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工作室】Quality time

    決定要搬家到布置完成,其實也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好像在醞釀、編織一個夢想,希望能當作中文教室之外,也是個辦語言活動的地方,外國人和台灣人的橋樑。


    當然,這樣的一個理想(夢想?)也是花費許多力氣去建構雛形的,要找到能讓我揮灑無邊無際的點子、畫上繽紛顏色的房東,寥寥可數,選擇在南勢角有部分原因是特別,走在華新街時,像是來到異地,聽著看著不熟悉的語言,緬甸、印度、印尼、雲南的料理構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有種「家」的感覺,是個不一樣印象中的「臺北」。


 

     朋友問我,為什麼選擇「Quality Time」當作工作室的名字呢?我的英文老師教了這個詞時,我和同學都不能理解,老師解釋說像是和另一半一起做什麼事,或是一個人享受自在的時間,似乎沒有具體的中文解釋,我們理解為「紓壓、放鬆」,但卻不是這麼回事,問了些美國學生,每個人也答不上來,像是種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不論是自己也好,有人陪伴也好,沒做什麼事,但覺得很快樂

     啊就是這種感覺,我的工作室想要傳達的想法,不需要在行事曆上把時間分成一塊一塊有意義的安排,沒有「一定要完成的事」,沒有所謂的「浪費時間」,單純的消磨時間,看見人與人互動的光芒,或是單純享受「學習」這件事,這是我最想要現在生活忙碌的人感受到的。

     
   
      還有個心得想和大家分享,最近看日劇時有句話說到心坎裡:「如果不喜歡這個模樣,那就把它改成自己要的樣子啊!」當時看見這間老公寓時,對於環境是有很多不順眼的,塑膠地板、陰暗的樓梯間、傳統的紅色鐵門、了無新意的壁貼,在整理、布置的過程中,開始加入自己喜歡的元素、顏色,擺進原本的家具也有種和諧感,發現了房東對於這間房子的感情,陪房東阿嬤一起整理她的相片、衣服,好像一步一步找到了「家」的味道。

                                                 

    有天下午隨手拍下了這張照片,隨興又溫暖,希望是這個工作室帶給人們的感覺。


    將會不定期推出工作坊、課程噢!快來找我玩吧:))

    
    地址:新北市興南路二段34巷5號3樓
       FB:https://www.facebook.com/qualitytimeyo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華語教學小遊戲】東南西北摺紙

  教小孩子常常需要新的把戲,故事書、兒歌、畫畫是基本,每個禮拜上課可謂絞盡腦汁。

  七歲的蘇菲古靈精怪,一雙透徹的大眼睛常常望著你,希望由她來主導,陪她玩躲貓貓、樂高,開心的時候說了不少中文,還會雀躍地叫你「老師來,老師來,我喜歡你」,如果覺得教的東西不合胃口,就站起來去拿她的玩具,非常有個性。

  有次靈機一動,做了小時候熟悉的摺紙「東南西北恰北北」:


 

   可以順道教方位,也能複習數字,大家應該還記得玩法吧?先選一個方位,再說一個數字,將手指套進去後開始數,背後有很多「任務」!我發現蘇菲對於20以上的數字不太熟悉,所以會慢慢增加數字的範圍,若只在美國學校學的中文,生活中不常使用,難怪數字也不熟。

                                            
   

   背後可以寫八種任務,加上拼音,我先請她猜意思,大部分都能猜對。但是老師們下次出任務要想想自己可能也會參與,當時抽到「親一個人」這一項,蘇菲拿了她睡前娃娃給我(笑,我可是親了一隻牛。

  既然是玩遊戲,抽到的任務小孩子都蠻願意服從的,至少不像老師逼迫她得說「三分鐘的中文」,她真的乖乖照做了。建議能出一些動態的任務,跟中文output無關的,像是「喝兩杯水」、「一隻腳站一分鐘」這類可以動動筋骨、輕鬆的任務,否則學生一下就意識到這是種「變相」的練習中文方式,大家都能輕鬆一下,何樂而不為?


  老師們可以試試看這個小時候的遊戲哦!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華語教學中文歌】經典廣告─綠油精

    這首廣告歌是大家共同的回憶,琅琅上口又容易記住,歌詞簡單也把家庭成員說了一半,連外籍學生常犯的錯「都」都出現了,可以再三唱著「哥哥姐姐妹妹都愛綠油精」那句,讓下課以後學生的耳朵裡都充滿這句歌詞,想忘也忘不了!


   大家來回味這首歌吧:

   綠油精,綠油精
   爸爸愛用綠油精
   哥哥姐姐妹妹都愛綠油精
   氣味清香綠油精


    建議最後一句可以改,比如「大家都愛綠油精」(我印象中明明是這句XD),也可以搭配動作,如果老師們走活潑動感路線,把姐姐妹妹加入動作幫助學生記住兩者。粗體字是學生前幾課就會接觸到的字,其他的可斟酌補充。


 
   目前網路上只找到這種版本的,唱的速度偏快,連我自己都有點聽不懂,但Youtube上有不少翻唱、演奏的版本,很適合學生唱。



  找資料的過程中才發現這是一首英國的童謠,教小孩子數數字:

                                 
 
 歡迎老師們把心得分享給我,或是要教我您的帶動唱版本也可以哦!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華語教學工具推薦】中文語法維基

當初這個網站是在做句型講義時無意發現的:



除了有例句解釋,還有詳盡的英文解釋,沒有中式英文(小小吐槽一下),雖然下面的例句是簡體字,但老師們可以自行調整,很貼心的是,右邊還有對應的程度、相似的用法,下面則是可以參照的課本,但大部分是簡體書。


雖然這是維基百科,有針對語法點、常用關鍵字的解釋,強大的資料庫外,還有與 Chinese-Forums.com 平台合作,但以英文解釋居多。


可以推薦給學生查詢文法,裡面有更詳細的解釋,但是例句需稍加斟酌。


右上角Resources的地方還有另一個貼心的維基百科:中文發音維基(危機?!)!!! 在Pinyin Chart裡有各種組合的聲調發音,灰底是中文裡不存在的組合:




而我也是在看到Tone Pair這頁面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影片:




講解得非常詳細,加上老師外型吸睛,這個平台還有不少可以挖掘的寶啊!如果還有甚麼好用的文法解釋網站,也歡迎留言,多多交流哦!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comfort food

   那天走在路上,風熱熱的,心躁躁的,城市漠漠的,沒有我熟悉的菜市場,只有百貨公司周年慶,只有川流不息的車流、好久的紅綠燈。我想「什麼是我的comfort food?」


   爸爸小時候總愛說我是「菱角嘴」,貪吃容易嘴饞,的確,只要桌上擺著餅乾糖果,可以在媽媽的公司裡待一下午,可以在外婆家看著歌仔戲,樂此不疲。

  那可能是我童年的comfort food,旺旺棒棒糖巧克力球,有它們在我能安穩地在大人的視線範圍裡當個好寶寶,我需要跟它們好好交流。



  大一點後不嗜甜,開始對菜市場的傳統食物情有獨鍾,最喜歡的是掃墓完的粿,紅色紅龜粿,綠色草仔粿,土色發糕,還有一些蘿蔔糕、芋仔粿,跟著媽媽外婆後面拚命吃,祖先神明桌上的供品常是我覬覦的對象,噓!還有外婆藏在米缸的紅紙包好的長條甜糕,說不出的名字,因為那不重要。外婆過世後,我看著發糕發呆,頓時對它失去吸引力。


 
  國中開始流行夜讀,其實就是留在補習班,和幾個並肩作戰的朋友互相打氣,一起讀書到十點,回家後總是能吃到媽媽準備的消夜,一碗麵、一碗湯麵、一碗貢丸湯麵,原諒我模糊的記憶中只留存著一碗熱騰騰的湯麵,那可能不算是我的comfort food之一,因為當時考試的多愁善感,偶爾一邊留著眼淚一邊喝下那碗湯。


 
  高二開始帶便當,午餐時間和兩三個好友聚在一起吃,最期待的是打開熱氣蒸騰的便當盒那一剎那,朋友總是羨慕我有各種肉,滷肉、炸雞腿、魚肉,我們交換肉,交換考試心得,交換青春期的各種疼痛,待在學校的時間比家裡多,但特有的味道卻讓我安心。




  在泰國時沒想過太多次家,嚐過道地的風味,有著酸甜辣的味道像是獨立的感覺,非常濃烈,色彩繽紛。炎熱的天氣常常讓我和朋友騎去大賣場的SWESEN裡,大口啃著冰淇淋,或是去路邊攤點一杯橘色的奶茶,在那裡我喜歡又甜又冰的東西,在一人的咖啡廳,在歡送的飯局,或許是這麼強烈的味道才能不斷提醒我要去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挑戰,新的胃。


 
   在台北,comfort food是速食,是很多炸雞薯條可樂各種垃圾食物,星期五的晚上和心愛的 人看部電影,邊吃速食,吃完後再來桶冰淇淋,像是偷偷做壞事的小孩,有種逾越界線的刺激,但或許是心愛的人在身邊,有許多的安全感和快樂包圍,comfort food只是點綴。



  食物連結記憶,撫慰心靈,甚至牽起了一段情誼,每個階段有個comfort food在我身旁,它代表了外婆的愛、爸爸媽媽的關心、異鄉的體驗、愛人的貼心,一種comfort food依附著一個人,這是取代奶嘴之後的安全感,把食物送進嘴裡的那刻,難以言說、默默付出的愛全都融化了,變成了呢喃、擁抱、瞇著笑的眼神。

  躺在床上,今天我特別想家。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I am who I am.

  「我」是個不能夠再切分的個體,屬於完整的字和部件 (職業病上身),例如:鵝、俄。

   在語言的使用上,中文可以省略主語,在同個情境脈絡之下,不說主語也能夠理解,泰文則不太說「我」,會依照輩分、關係使用自稱的詞,概念有點類似謙辭,英文中符合規範的句子,還是需要遵守「SVO」的原則。

   李維菁在《老派約會之必要》也說到主詞的使用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有些人無法說我,習慣說我們,好像他的想法其實匯聚了很多人的意見,聽起來值得信服。我常在想,中文某部分可以省略主語的行為,雖然符合經濟性,但是不是也時常忘了自己,在自認為聽者能理解的情況下不說「我」,久而久之成了習慣,遂隱藏在話語裡,不像英文常說「我認為...」、「我要...」


 
 
   而我也是這幾年才慢慢摸索出「我自己」的樣子,我開始說「不」,學會拒絕別人的請求,我逐漸發現到自己溫潤的脾氣,在不公平制度底下,用著殘破的人情世故,桀驁不馴的固執去離開那個地方,我慢慢地理解堅持自我的風格比迎合重要,在那個發燒的夜晚,獨自一人躺著,家離千萬里遠,飽滿的孤獨陪伴著我,終於治癒了從小缺乏的安全感。


   我終於接受了我自己,這個無比重要的時刻竟然靜悄悄的來臨,毫無預警,我理解到自己不會是非常外向奔放的老師,擁有能馬上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個性,沒有擅長的small talk,口袋也不會隨時放著笑話,但我知道自己與天俱有的耐心,和擅長觀察學生個性的細心。

 
  我開始喜歡自己的慢,以這種步伐才能在快速變動的台北市裡,找到一些美麗而特別的角落,屬於我跟這個城市的秘密基地。


  我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裝扮風格,偶爾在路上看見想評論我的眼光,也會不甘示弱地瞪回去。

  我很幸運遇到一群三生有幸的學生,他們不斷地提醒我,「做自己」多麽重要,追尋心中所要的自由和正義多麼重要,在遇到令人抓狂的情況時,優雅地保有禮貌,但態度堅決地說「不」。



  在不斷的追尋、徬徨、移動的日子裡,突然遇見了我自己,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時間,將輪廓描繪得更清晰。 I am who I am. 這應該是「我」一直都大寫的原因吧。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華語教學心得】OCAC淡江夏令營印尼班

    結束已經過了段時間,但覺得該紀錄一下,畢竟是第一次帶一個僑生的團體班,又是青春正盛、叛逆的年紀,有時想想我十六、七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也是常常在課堂中發呆嗎?在意自己和同儕之間的互動嗎?至少,我在一些學生中看到了高中時期的影子。


 
     左上角是我們的班長,也是今年去大學的文昌,第一節上課就感覺到他不同於高中稚嫩學生的氣質,怎麼說呢?有點油條,連同事也這麼說。

  
     右上角是學期結束後得到成績最優異表現的蘇珊,貼心、反應快,後來結業式才發現她的爸爸也在僑委會工作,算是這個計畫的長官之一,我和助教開玩笑地說這個獎算是頒對人了(笑)。
     左上角是第一節就意識到的調皮搗蛋學生,班上能帶動氣氛的人,「擒賊先擒王」,如果能搞定他,班上秩序就容易掌控了。玩遊戲他總是最起勁,但偶爾鬧脾氣,果然最讓老師生氣的人,到後來都是和老師關係最微妙的人,臨走前他塞給我和助教禮物,還給我們一個緊緊的擁抱。
     班上的女生學習反應快,有兩位也考慮念台灣的大學,但我常注意右下角的那位學生,比較害羞,學習狀況偏慢,有次找她聊天才知道她和其他學生來自印尼不同地區,語言還是略有差異,加上朋友分在別班,有時候難免不適應這個班,幸好結束時她的學習是進步最多的。老師有時像心理諮商,從學生為出發點去考量,才能真正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十五位學生聚在一起後,就成了很有個性的班級,有些人喜歡出風頭,有些人愛出鬼點子,有些人樂於看熱鬧也加入,這個契機在於會有長官來班上巡查學生和老師的上課情況,這些孩子裝模作樣的程度讓我和助教都嘖嘖稱奇,平時擺出無所謂的態度,但其實心裡已有了盤算,結業式也是一樣,默默準備了一個脫口秀,還得第一名呢!
                                
                                                   

    原以為自己的年紀應該能懂「少男心」、「少女心」,沒想到我也被他們嫌「太老」、「不懂他們」,真像是個受挫的父母,有時候進教室就擺臭臉,玩遊戲玩得不開心也臭臉,隨時要注意他們的敏感情緒、小情小愛的世界。


    最後一天下午的助教課,他們在教室畫著海報,為了隔天的結業式準備,依照慣例,有些學生無精打采地摸魚,女生乖乖地畫畫,調皮搗蛋的學生跑來告訴我,「終於不用上課了好開心」、「要準備行李去三天的旅行啦」,完全無視於老師的「玻璃心」碎了一地,蘇珊在和我拍照完後說「老師你這件衣服已經穿了三次,你是不是沒有新衣服」,其實上課只有十一次啊!真是觀察力敏銳的學生,所以老師的打扮這件事也是至關重要的。
    
   看到海報瞪大了眼睛,頓時臭男生都圍過來說「老師這就是你哦!上課愛生氣」,唉難道不知道老師也有少女心嗎?

 


    要離開前臨時約了去士林夜市逛逛,還有些隔壁班的學生,果然是不在上課狀態的他們最活潑、平易近人,和我討論他買的球鞋、他們常用的社群軟體,平時愛搗蛋的其澄那天竟然一直黏在我和珊幼旁邊,為了上課不認真的事道歉,說來印尼會好好招待我們,在捷運站和學生告別時,不斷在車廂中揮手的畫面是很溫暖的,短短不到一個月的相識,好像都是彼此生命裡一段特別的時光,印尼見!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模特


 請搭配李榮浩的〈模特〉一起觀看本篇文章:


 「記得 你的眼睛將會亮著
  我的手臂將會揮著  誰說世界早已沒有選擇」


  謹將此篇獻給努力生活著,笑著,喜怒哀樂著,感受著的各位
  而我最想獻給我表嫂




  模特,不是距離大眾遙遠,不是非得控制飲食、身材高,不是雙眼冷峻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能是模特兒。


                                     

   禍福是相倚的,如果不是這次的意外,我們可能沒這麼長時間的相處,謝謝你這麼細心地、
不辭辛勞地付出,女人進入家庭以後,要當好媽媽,要當好太太,要當好媳婦,多重角色的責任皆是挑戰,還記得《麥迪遜之橋》的電影嗎?



   我看了三次的電影,每次總在女主角考慮要不要跟著外遇對象一走了之的橋段中糾結,男主角要在離別的前一晚來到她家,飾演女主角的是當時還很年輕的梅莉史翠普,她整理好行李後走下樓,慢慢告訴他說:「你知道嗎?女人走進家庭後,就像是自己在地上畫一個圈圈,等待著先生、照顧小孩,那是離不開的」我試著揣想她的心情,是無奈、甘願,還是種堅決?


  女人的天生使命感或許是種宿命,但裝扮自己,讓自己保持著對生活的優雅,那就是個人的抉擇了,無須藉口,也無須天分,對美的渴望也是女人生而具來的即擁有的本性。





   不論是媽媽,不論你的身材、膚色,高矮胖瘦,要知道這完全是時代改變著審美觀,往回看唐朝的豐潤體態,古希臘崇尚的體格壯碩之美,真正的模特是不追求潮流的,因為美經得起時間的淬鍊。


  待在泰國的那段時間,見識過不同的裝扮,顏色大膽,款式很有泰式獨特風格,也有跨性別的打扮,即使身材略顯豐滿的人,照樣穿著緊身背心、legging到處走,不見旁人異樣的眼光,在當時任教的學校中,每年舉辦校花校草的選拔,還有「校人妖」(請原諒我用這種字眼去呈現原汁原味)的比賽,活動之隆重熱鬧,參賽者覺得光榮,觀賽者覺得興奮。

  那些小男孩的妖嬈嫵媚,帶著自然大方,台下學生告訴我「我們覺得很漂亮,大家都很開心」沒什麼奇怪的排斥感,我喜歡這種「包容」,如果沒有對這些不同打扮的包容,美的層次不會出現,只剩單調的歐美日韓風格,這點泰國做得比台灣好。



  好好為自己打扮,每個人都是模特,走在生命的伸展台,盡情地catwalk,任何時候,晴天雨天,都會有專屬的觀眾,因為我們懂得自己欣賞自己。


                                             


   獻給在我心中美麗的人,cheers!


  P.S:為保護當事人,照片經特殊處理:P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書】認得幾個字 張大春著

     這本書的封面帶有些童趣,內頁中也有圖畫的象形字,大學修的文字學沒記得太多,只記得那本許慎的《說文解字》沉甸甸的,再往前回溯,國小的字音字形比賽是常勝軍,即使如此,書裡的內容還是讓我十分驚喜,原來好多字的本意都因為演變而被「綁架」,張大春在向孩子解釋的過程中,有時也因為童言童語而有另一番的體悟。

                                     

    還記得有次向學生說起部件學習法,即是向玩樂高的方式,把每個字的零件拆開,包含部首、獨字、部件等等,我以「灣」這個做為例子讓學生拆解,雖然早就知道此為形聲字,但學生詢問我每個部件的意義後,自己編出了一套合理的說法,他說台灣四周環繞著「水」,原住民要拿「弓」打獵,身上的衣服是用「絲綢」(『糸』)做的,彼此要溝通說話(『言』),固然是望文生義的結果,但語言是活的,也有不少積非成是的例子。


   蔡康永在《寶寶日記》中說到,常常路過一家名為「尼羅河」的魚店,平凡的魚彷彿帶著吸引力,從遙遠的尼羅河千里迢迢地來到這裡。文字帶著神祕的力量,不知不覺我們也被文字所綁架,自作多情地賦予它們更多生命,文字很迷人,不妨看看這本書,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字吧!



   以下就書中的例子挑選出佳句及摘要:


乖:現在常說的乖小孩,最早在《易經》其實是「悖離」、「反常」的意思,老師詢問《禮記》中「人至察則無徒」和「政至察則眾乖」是否為一樣的意思,並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交往中的男女朋友,頻繁地考察對方,是會讓對方乖還是跑掉呢?在《禮記》中的「乖」當然是背棄而遠離的意思,很有趣的文章,也可以當作現今教育來思考,想要孩子「乖」應該採取什麼樣的互動模式呢?


幸福:幸福最早並非二字連用,而把「幸」當作動詞,有「盼望」之意。 倘若「幸福」二字的連用,能還原成將「幸」字當作動詞,應該會給那些終日自覺不幸福、或是不夠幸福的人一種比較踏實的感覺。道理很簡單:「幸福」不是一個已完成的狀態,是一個渴望的過程─而且往往不會實現。



厭:為什麼「討厭」是「討厭」呢?這個常常掛在嘴邊的詞,我卻沒想過它的意思,「厭」在古書中帶有「滿足」、「飽足」的含意,整個兒看起來,「厭」字跟一個人吃飽喝足了之後,感到愜心滿意、神情和悅的這麼一個狀態有關。正因為飽足滿意這個狀態是不容許失其節制、甚至不應該貪欲其長久維持的,於是,「厭」的負面意義便如影隨形地浮現了。





不言:這應該是當時看到的篇章中,最令我感動的一篇了,李白的那首:「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通過詩,彷彿一定能夠進入一個「字面顯得不夠」的時空,詩的不言,反而能帶出、體會出更美的境界,也是「作者已死論」之所以迷人的地方,每個人透過字、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有各自的見解,即使如此,作者將自身的作品付梓之前,還得跟文字搏鬥一番,這種心情有點像是要跟情人道別,依依不捨,要將自己的寶貝燦爛地呈現給眾人,勢必要好好梳妝、整理。

  在「有盡之言」與「無窮之意」的張力之間,詩人和讀詩之人即使根本無從相會、相知、相感通,但是他們都擺脫了有限的、個別的字,創造了從字面推拓出來的另一個世界。

  我的工作離不開文字,但是每寫一題讓自己覺得有點兒意思的文字都要費盡力氣、和字面的意思搏鬥良久,往往精疲力竭而不能成篇。之所以不能成篇,往往是因為寫出來的文字總有個假設的讀者在那兒,像個必須與之對飲的伴侶。有這伴侶作陪,已經難能而可貴了,寫作者卻還忍不住於自醉之際跟對方說:「卿可去!」特別是在詩哩,此事尤為孤獨、尤為冷漠。


字:每次上課教學生認中國字,我卻還沒真正理解它的本意,「『字』的園藝是養育─寶蓋頭是指家庭,孩子要有家庭的養育。」啊,原來如此,不只是說中文的孩子,學中文的外國學生們,也是浸濡在中國文化下,接受另一種異文化的教育,真可愛。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信任遊戲

  國中的童軍課有這麼樣一個寓教於樂的遊戲:

  一組大約有八到十位同學,每個人輪流站在桌子上,其他組員要以「抬新娘」的手勢(一隻手九十度彎曲放在另隻手的手肘處)互相牽起,兩兩同學一排,站在桌子上的同學可以看到至少有四排的「防護網」。

  之所以稱為信任遊戲,是因為站在桌上的同學要背對往後倒,有些人不時回過頭提醒組員,有些人偷偷彎了腳(像是我!),很少人像雀巢檸檬茶的廣告一樣,這麼豪邁。

  往後倒的時候帶著屏息的恐懼。

 
  你倒了,所以我們都接住你。來得很突然,你可能沒玩過信任遊戲,又或是你的個性不習慣向別人示弱,愛逞強是你的一貫作風,但倒下的時候,每個人像是迅速集合的士兵,默默地讓你躺在這個防護網裡。

  白色的床單,白色的牆壁,白色的醫護人員,白色的牛奶流入你的身體,我沒看見熟悉的笑臉,我也沒見到小時候常欺負我的你,也許這幾年我們離得太遠,有些消息輾轉進入耳裡,關於你的一切只在零碎的片段裡拼起,支離破碎,就像你現在的身體。

 

  小時候有次我透過表姊房間的木板夾層縫隙,偷偷看你和當時的女朋友卿卿我我,在那個縫隙裡我嚐到了偷窺的刺激,還有些懵懵懂懂正在萌芽的愛情。醫院裡圍繞著那些你許久未見的家人,雖然你目前只剩右眼模糊的視力,但從那個縫隙裡,我希望你能看看你玩的信任遊戲。

  對,只是場遊戲,所以放下因為疼痛而乖戾的脾氣,擦掉因為恐懼而流下的淚水,沒什麼,你只需在緊緊用愛編織的網子裡,安安穩穩的休息。

 
  等到你站起來,請溫柔注視這些參與的家人,他們白了頭髮,瘦了臉頰,一顆心懸掛在你的疼痛上,即使闔了眼,也無法安然進入夢鄉,因為他們給予你無限的支持與信任,從小到大皆然,這一次,請換你信任大家。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乖寶寶

  六月底到七月中這段時間,工作和家庭的關係,生活裡湧入許多年紀稚嫩的朋友。

  或許他們不喜歡被稱是「孩子」,至少在他們這年紀時是如此認為,因此我也特別喜歡「小朋友」這個詞字面上的意思,雖然很多時候大人並沒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在跟一個朋友平起平坐的說話。


  先來介紹一下這些朋友,兩個姪兒從馬來西亞來,分別是四歲與六歲,十五位稍稍年長的朋友從印尼來,年紀在十四到十九歲之間,兩方人馬不約而同在六月底到達台灣,到我寄宿的親戚家、我的工作地方。

  「姑姑」和「老師」這兩種身分還是有微妙相同之處,有時張牙舞爪地咆哮,有時以循循善誘的方式達到目的,這些朋友是惡魔與天使的化身,挑戰你的理性與感性。常常在課堂上為了無法吸引學生感到沮喪,回家一開門就有兩個小毛頭看見我興奮地擁抱,但又隨即露出頑皮的本性,破壞書桌上的教材、保養品,終於處置完他們,坐在電腦前開始備課時,就看見學生在line的群組裡和你嘻嘻笑笑,分享他們來台灣的有趣生活。


  三溫暖啊三溫暖,雲霄飛車啊雲霄飛車,這就是跟小朋友相處的心情。


  這個充實的「暑假功課」的確讓我有了不一樣的體會,我沒忘記教育這件事,只是當我急著當一個教育者時,就會忽略一些事情。

  首先是「小孩子」這個概念,當越習慣將他們定義成孩子,需要照顧、需要"聽話",對待的方式就會真的像是個緊迫盯人的媽媽,像是說話的方式,「你要乖乖哦,不然就沒有冰淇淋」、「為什麼你都不聽話呢?」以一個上對下的角度就沒辦法真正理解他們,我看過一個美國媽媽對孩子說話,她也說規矩、原則,也催促孩子洗澡做功課,但是她也用對待大人的方式詢問他的意見、分析事情,重點是對等的傾聽。

  大人常要小孩「聽話」,但卻很少認真聽他們說話。

  六歲的姪兒有個imaginary friend,是鹹蛋超人,我曾經跟他從圖書館回家的路上虛構了一個他與鹹蛋超人之間的友誼故事,不外乎小叮噹能做的那些,幫他寫功課、陪他玩玩具、睡覺能抱著他睡的一個同伴,那段路我搭著他的肩,他滔滔不絕建構專屬於自己的世界、義氣、相挺到底的感情,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英雄陪伴的。

  夕陽照出的影子好美,我可能會一遍又一遍把那天的場景與故事告訴成年後的他。


  把他們當作大人以後,接下來就要思考「乖」的定義是什麼,聽話嗎?認真讀書嗎?考試有不錯的成績嗎?
 

  我的確是一路當乖學生、乖孩子,等到大學開始思考未來時,「乖」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看見在那些符合「乖」的選項中很無聊,所以決定慢慢地叛逆。當然照父母的期待,安排走上一條穩當的道路沒什麼不好,但對我來說,我還是喜歡冒險一點,但所謂冒險的路,「乖」就一點都派不上用場了。


  關於「乖」可以參照侯文詠的「不乖」書,看見這篇網誌的朋友們也可以想想自己對「乖」的定義,但我想「不乖」或許是更有趣的話題,對我而言,「不乖」是不照父母想要的大富翁規則玩,我不在「機會卡」裡抽名校、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的選項,我選擇在「命運卡」中甘願被命運挑選,聽起來有些消極,但選擇命運的同時,也是我在創造自己的命運。


 乖的人可能會得到師長的「好寶寶貼紙」,但不乖,也許得到的是更驚喜神祕的禮物。 共勉之!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華語老師這件事

   對於一個踏入華語教學領域未深,稱不上菜,又稱不上老的老師,甚至自稱老師時常
讓我汗顏,尤其是學生以一種"我需要你拯救"的眼神望著你,望穿秋水不成,卻望見了
老師的汗水。
   
    「老師」是個有趣的角色,關係除了授業、解惑外,還必須保持某種神祕的友好關係,
不會如朋友之間的親密,不會如家人般的叨叨絮絮,但又不能時時刻刻保持講臺與臺下
之間的距離,考試分數的距離,聯絡簿的距離,比較像是多元的角色,如同一會兒是
嚴厲的教練,一會兒是給予無限支持的啦啦隊,在他們遇到難關時,你還必須設想是他們
的一員,了解他們的焦慮和困境。
   
 
    對我而言,「學會」或許是件重要的事,但我更好奇的是這門學科對學生的意義與實質幫助,還有心理層面的問題,我們時常討論起中文的學習方式、語言背後的邏輯,這幾天我也突然明白如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哪種學習模式,那也是件值得注意的事情,並且以此設計課堂的活動。有時你必須揮著旗子在前頭領導學生前進,但有時,你也得在他們的身後觀察學生一路走來的軌跡。


     這個工作使我得以看見不同的面向,包括文化、教育,我們常在課堂的某個章節中突然
感受到了文化衝擊,或是思維的不同,這些當然有可能是個體的差異,很難以一個國家來
概括,但我想說的是, 每個學生的個性、特質、學習的方式都非常的鮮明,像是調色盤裡
存在著難以歸類的、繽紛的個體,很難想像在台灣這麼強調要一致的地方,我們的教育又
有多少制度去鼓勵每個學生自由發展。這份工作常讓我思考現今教育的缺失,也萌生想要
改變的念頭,真心期望看見不一樣的未來。

    學新的語言幫助他們打開了一扇窗的話,老師的角色也在幫我打開一扇窗,迎接不同的風景進入我的生命裡,我會繼續努力擺脫「菜味」,蛻變成一個學生能青睞的老師!

 

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書】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洪德青著


       就在要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同時,今年四月已經又再版了電子書,感到十分的興奮,聽說有增補內容,可想而知會更加豐富,這個連結是試閱版: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0R9BAQAAQBAJ&pg=PA62&dq=%E5%B0%87%E8%BB%8D%E8%8C%83%E6%98%A5%E5%AE%89&hl=zh-TW&sa=X&ei=b5k9Vaf4IYywggTOooGIBA&redir_esc=y#v=onepage&q=%E5%B0%87%E8%BB%8D%E8%8C%83%E6%98%A5%E5%AE%89&f=false

        這本2009年由貓頭鷹出版的好書,裡頭介紹了一般人對越南不甚了解的文化知識,儘管現今已是2015年,新住民數量持續增加的同時,相信我們對於越南大多僅限於巷口的越南餐廳、電視上重播的「戀戀木瓜香」或是旅行社以河內著名「下龍灣」為景點照當作宣傳廣告,交通運輸上常常大聲喧嘩的外籍勞工也是個明顯的記憶點,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當時越戰讓美國大軍頭痛的、同心協力對抗的越南人,他們如何靠著驚人的毅力和曲折的地道來重挫美國士兵?或是越南是東南亞畫壇中多產的國家呢?

        沒錯,這些面向都能在這本書當中得知,不論是歷史的、文學的、美食的、藝術的,包羅萬象且迷人的越南皆躍然紙上,喜歡旅遊但不是愛看攻略書的我,說到底是對於書上「必去的景點」、「一定不能錯過的路線」有些排斥,旅行是個人的事情,也是自己獨特的足跡,也許去拜訪知名景點是必要的,但背後所擁有的歷史風俗也是幫助我們真正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文化的方式之一,在拍照完後,留下的不只有當時的歡愉,還有欽佩歷史曾走過的痕跡。
                                               

2009年出版
     

        大四畢業前去了趟胡志明市,再看這本書時多了些激動,曾經在胡志明爺爺的畫像下照相,才知道他和我同樣也屬金牛座,才知道精通多國語言 (有項還是中文!)的他跑船遊歷多國,後來更開闢了歷史有名的「胡志明小徑」,讓越戰得以勝利。三年前去越南,只記得留下許多越南人樸實、親切的記憶,三年後再看此書,更佩服越南人的堅毅與樂觀。


        當時出發前先看了莒哈絲的《情人》,從中窺見了當時混雜著叫賣小販、鴉片煙館和算命館的街道,得以了解漢化至深的越南,下次不妨也先看看這本書,再出發去越南吧!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台北咖啡廳】Mondrian Esthetics Space 莫得里安美學空間


        在台北巷弄裡找間咖啡店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能具有隱密性又悠閒的氛圍需要運氣。會走進這家店裡是門外的園藝吸引了我,一隻可愛的鵝像是和路人打招呼,色彩繽紛的鍋碗瓢盆,組合在一起別有趣味,從透明玻璃可望見手工的布包,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再往裡面走,綠色的牆壁、古典的水晶吊燈,連沙發也是綠色系,木桌上有著樸實風格的杯子、餐具,木架上是色塊鮮豔的錢包,一切有如走入田園鄉村般,親切、舒適又安靜,每日無特定的手工甜點,每次到訪皆是驚喜,在這裡絕對能待上一個下午。
   
     

        位在忠孝新生站五號出口右轉的靜謐小巷內,樓上是設計公司,樓下則是出於興趣而開設的美學空間,裡頭不少來自日本設計師的作品,舉凡布包、首飾到陶瓷餐具,無不獨特,希望擁有一個有自我風格、而非大眾趨之若鶩的藝術,btw就連廁所也很有一貫的風格,想花一個下午消磨,不論是屬於自己的、朋友的、親密愛人的時光,可以考慮來此造訪哦!

                                               
                 
                                        各種錢包及首飾,設計風格和圖案實屬獨特!

大多從日本設計師帶回來台的作品,精緻和色彩的搭配,每件都是藝術。

柔和的音樂,彷彿置身在遠離城市喧囂的空間



       Information
       address: 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56巷10號 (忠孝新生站5號出口右轉,步行不到一分鐘)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ondrain7
       tel: 02-23955571#16
       opening time:  二 - 周五 11:00 到 19:30 
                               周末            13:00 到 18:00
                               周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