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乖寶寶

  六月底到七月中這段時間,工作和家庭的關係,生活裡湧入許多年紀稚嫩的朋友。

  或許他們不喜歡被稱是「孩子」,至少在他們這年紀時是如此認為,因此我也特別喜歡「小朋友」這個詞字面上的意思,雖然很多時候大人並沒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在跟一個朋友平起平坐的說話。


  先來介紹一下這些朋友,兩個姪兒從馬來西亞來,分別是四歲與六歲,十五位稍稍年長的朋友從印尼來,年紀在十四到十九歲之間,兩方人馬不約而同在六月底到達台灣,到我寄宿的親戚家、我的工作地方。

  「姑姑」和「老師」這兩種身分還是有微妙相同之處,有時張牙舞爪地咆哮,有時以循循善誘的方式達到目的,這些朋友是惡魔與天使的化身,挑戰你的理性與感性。常常在課堂上為了無法吸引學生感到沮喪,回家一開門就有兩個小毛頭看見我興奮地擁抱,但又隨即露出頑皮的本性,破壞書桌上的教材、保養品,終於處置完他們,坐在電腦前開始備課時,就看見學生在line的群組裡和你嘻嘻笑笑,分享他們來台灣的有趣生活。


  三溫暖啊三溫暖,雲霄飛車啊雲霄飛車,這就是跟小朋友相處的心情。


  這個充實的「暑假功課」的確讓我有了不一樣的體會,我沒忘記教育這件事,只是當我急著當一個教育者時,就會忽略一些事情。

  首先是「小孩子」這個概念,當越習慣將他們定義成孩子,需要照顧、需要"聽話",對待的方式就會真的像是個緊迫盯人的媽媽,像是說話的方式,「你要乖乖哦,不然就沒有冰淇淋」、「為什麼你都不聽話呢?」以一個上對下的角度就沒辦法真正理解他們,我看過一個美國媽媽對孩子說話,她也說規矩、原則,也催促孩子洗澡做功課,但是她也用對待大人的方式詢問他的意見、分析事情,重點是對等的傾聽。

  大人常要小孩「聽話」,但卻很少認真聽他們說話。

  六歲的姪兒有個imaginary friend,是鹹蛋超人,我曾經跟他從圖書館回家的路上虛構了一個他與鹹蛋超人之間的友誼故事,不外乎小叮噹能做的那些,幫他寫功課、陪他玩玩具、睡覺能抱著他睡的一個同伴,那段路我搭著他的肩,他滔滔不絕建構專屬於自己的世界、義氣、相挺到底的感情,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英雄陪伴的。

  夕陽照出的影子好美,我可能會一遍又一遍把那天的場景與故事告訴成年後的他。


  把他們當作大人以後,接下來就要思考「乖」的定義是什麼,聽話嗎?認真讀書嗎?考試有不錯的成績嗎?
 

  我的確是一路當乖學生、乖孩子,等到大學開始思考未來時,「乖」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看見在那些符合「乖」的選項中很無聊,所以決定慢慢地叛逆。當然照父母的期待,安排走上一條穩當的道路沒什麼不好,但對我來說,我還是喜歡冒險一點,但所謂冒險的路,「乖」就一點都派不上用場了。


  關於「乖」可以參照侯文詠的「不乖」書,看見這篇網誌的朋友們也可以想想自己對「乖」的定義,但我想「不乖」或許是更有趣的話題,對我而言,「不乖」是不照父母想要的大富翁規則玩,我不在「機會卡」裡抽名校、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的選項,我選擇在「命運卡」中甘願被命運挑選,聽起來有些消極,但選擇命運的同時,也是我在創造自己的命運。


 乖的人可能會得到師長的「好寶寶貼紙」,但不乖,也許得到的是更驚喜神祕的禮物。 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