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comfort food

   那天走在路上,風熱熱的,心躁躁的,城市漠漠的,沒有我熟悉的菜市場,只有百貨公司周年慶,只有川流不息的車流、好久的紅綠燈。我想「什麼是我的comfort food?」


   爸爸小時候總愛說我是「菱角嘴」,貪吃容易嘴饞,的確,只要桌上擺著餅乾糖果,可以在媽媽的公司裡待一下午,可以在外婆家看著歌仔戲,樂此不疲。

  那可能是我童年的comfort food,旺旺棒棒糖巧克力球,有它們在我能安穩地在大人的視線範圍裡當個好寶寶,我需要跟它們好好交流。



  大一點後不嗜甜,開始對菜市場的傳統食物情有獨鍾,最喜歡的是掃墓完的粿,紅色紅龜粿,綠色草仔粿,土色發糕,還有一些蘿蔔糕、芋仔粿,跟著媽媽外婆後面拚命吃,祖先神明桌上的供品常是我覬覦的對象,噓!還有外婆藏在米缸的紅紙包好的長條甜糕,說不出的名字,因為那不重要。外婆過世後,我看著發糕發呆,頓時對它失去吸引力。


 
  國中開始流行夜讀,其實就是留在補習班,和幾個並肩作戰的朋友互相打氣,一起讀書到十點,回家後總是能吃到媽媽準備的消夜,一碗麵、一碗湯麵、一碗貢丸湯麵,原諒我模糊的記憶中只留存著一碗熱騰騰的湯麵,那可能不算是我的comfort food之一,因為當時考試的多愁善感,偶爾一邊留著眼淚一邊喝下那碗湯。


 
  高二開始帶便當,午餐時間和兩三個好友聚在一起吃,最期待的是打開熱氣蒸騰的便當盒那一剎那,朋友總是羨慕我有各種肉,滷肉、炸雞腿、魚肉,我們交換肉,交換考試心得,交換青春期的各種疼痛,待在學校的時間比家裡多,但特有的味道卻讓我安心。




  在泰國時沒想過太多次家,嚐過道地的風味,有著酸甜辣的味道像是獨立的感覺,非常濃烈,色彩繽紛。炎熱的天氣常常讓我和朋友騎去大賣場的SWESEN裡,大口啃著冰淇淋,或是去路邊攤點一杯橘色的奶茶,在那裡我喜歡又甜又冰的東西,在一人的咖啡廳,在歡送的飯局,或許是這麼強烈的味道才能不斷提醒我要去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挑戰,新的胃。


 
   在台北,comfort food是速食,是很多炸雞薯條可樂各種垃圾食物,星期五的晚上和心愛的 人看部電影,邊吃速食,吃完後再來桶冰淇淋,像是偷偷做壞事的小孩,有種逾越界線的刺激,但或許是心愛的人在身邊,有許多的安全感和快樂包圍,comfort food只是點綴。



  食物連結記憶,撫慰心靈,甚至牽起了一段情誼,每個階段有個comfort food在我身旁,它代表了外婆的愛、爸爸媽媽的關心、異鄉的體驗、愛人的貼心,一種comfort food依附著一個人,這是取代奶嘴之後的安全感,把食物送進嘴裡的那刻,難以言說、默默付出的愛全都融化了,變成了呢喃、擁抱、瞇著笑的眼神。

  躺在床上,今天我特別想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